Cherry Farm十年前剛做好的樣子
12年前,打造Cherry Farm 開始,
在四千坪的土地上,規畫了好多的藍圖,構思各項配置設施。
那是按著地籍圖,用AutoCad設計配置,構成一幅藍圖動線。
退休前更加緊努力,在記事本上,列了一百多條事項,要處理。
並設計了工作流程計畫,計算了材料。
現在退休二年了,把計畫一件件的縮減。
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。
結論是:我累了,我做不來。
現在要做的是,計畫十年後我做不動的維護設施。
近日把山上最平坦的一塊地約四百坪,用小乖乖挖土機除草翻土,用小牛翻土整平,再用鐵耙人工杷平,種百喜草。
趁機會等下雨,地濕了即可種下草根。
以後即有青青草原,草長了最高到膝蓋高,一年割一二次即可。可說是最簡單整理的草地了,割下來的草,也是個資源。
這一塊地,原計畫種些雜糧類的,玉米田、小米區、向日葵區。
,去年有種了一批小米,效果還可以。種這些是要用來計畫養雞的天然飼料。
種百喜草,或許是最省力維護的。
算一算種過不少草種,台北草、假檢草、百慕達草、地毯草、類地毯草、奧古斯丁等等。
屋後及前邊下方有混種草皮,十年各自發展,結果十年後,多數給百喜草佔據。
以前的計畫:
雞寮、羊欄、下方的水池區、養鵝養鴨區、還有圍欄的,可放養山豬也可養駝鳥、山羊、或者是火雞。
前年做好的二個雞舍籠,到現在還空在那邊。養了雞,要長時間旅行,即被綁住了。
百果園,種的水果樹,十棵只剩二三棵,還不結果,結果不成熟。
一切的計畫規畫,到現在退休後的變化。
以維護方便為主,以前所勾勒的藍圖,全部成為青青草原。
割草一年割個二三次即夠了。
現在的樣子,與十年前有了一些變化
前面的百喜草,青青草原,維護上方便多了
草剛種下,還需要大半年的時間來照顧長大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