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年前


當埔里鎮的西北邊小埔山郊,出現了一座建築工程吊塔,當時每天跑工地看工程,對於所有的工地都感興趣好奇,特地沿著產業道路上山查看。


現場沒有標示工程牌,一看工地基地寬廣,基礎工程的龐大,認為是大飯店工程,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,後來聽說是要蓋廟。


漸漸的聯外道路的開通終於接觸到,還沒蓋好完工參觀了很多次,


落成蓋好了這次是第一次進入參觀。


 


大師李祖原的設計就是不一樣,雄偉壯觀的建築,不太考慮容積率等問題,唯一不變的是花大錢來做藝術。


這次參觀,導引師父全程介紹惟覺大師典故佛法,我是沒這個慧根,吸收不了多少,對整體結構建築倒是有深刻的體認到特殊的地方。


 


一、主塔採用雙樑雙柱設計,雙樑雙柱間是約2公尺寬,中間作斜坡人行參觀步道,迴旋而上,若是一般大樓為了建築空間的應用,應該不會如此設計。用結構學的角度是比擬中空樑柱的應力,可以做大跨距的結構,經過了921大地震的考驗。


二、主塔四周有托拱,二側有山型結構做廂房,屋頂是朝山階梯108階,前後有附屬建物,拱主塔結構,可抵抗四面的剪應力。


三、柔性帷幕牆很特殊,16樓萬佛殿約30公尺高,內設七層木造藥師塔,中間外牆玻璃維幕牆,屬特殊的柔性結構,用鋼絞纜線錨錠,縱橫拉線固定,就像網球拍一樣,四角交叉點用螺絲栓住一格格的玻璃,沒有看建築圖不知道確實數據,用目測估算,寬20m*30m*20mm,玻璃比重2.5則總重量三萬公斤。如此耐風耐震,我想怕的是玻璃接縫膠老化,要維修那麼高會是一個問題。


四、大樓內部超高挑高,我在想要換燈泡如何換?升高機具要進去是問題,又沒那麼高的梯子,搭架子就麻煩了。


五、外面用地未聯貫,當初買地根據當地人士說法是能買到的就買下,中間再續購連接,四週佛學院小學等,土地連接不上。最正前面用地多年前有住家工寮,菜園等好像是不賣,感覺很不搭調,現種檳榔成林,我猜或許這是解決雙贏的好辦法,禪寺沒有買下土地,地主也沒賣祖產。


六、菩薩法相自成一宗,擬視默拜各菩薩,有拜有保佑,總覺得神像與客家人地區所拜的神像法相稍有不同,比較神似惟覺老師父中年時法相。


七、屋頂屬規則圓型對稱,有些廟宇主持師父用徒手劃一弧度的屋頂,認為是最美觀的線型,做工程的要把巨大鋼樑彎那種無法計算的弧度,不是簡單的事。


八、大陸同胞的最愛,假日裡人潮多,發現有十之八九是對岸同胞的口音。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農夫 的頭像
    農夫

    Cherry Farm

    農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